3月30日至31日,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赴吉林省长春市、白山市、延边州、长白山管委会,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。
本次调研,黄润秋部长把目光聚焦在秸秆焚烧,30日下午,黄润秋来到长春市公主岭市响水镇,详细了解秸秆焚烧污染管控情况,并深入田间地头,现场察看农田秸秆离田还田情况。同时,就秸秆焚烧问题透露新的信号。
1、仅看守干部餐食费就10多万元,最后还是烧了
秸秆露天焚烧一直是东北地区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,此前也采取过一些非常严厉的措施,并且引发争议。
不久前,《半月谈》杂志发表《焚烧怕有污染,不烧影响生产:秸秆处置何解?》一文,引发了社会对秸秆焚烧的关注。
文中写道:近年来,禁止秸秆焚烧对防治大气污染起到积极作用,但部分农民反映,这也带来了病虫害加重、化肥农药用量增加等问题。记者在东北部分地区走访时发现,由于种植品种、种植方式都发生变化,田里的秸秆越来越多。秸秆不能露天焚烧,离田还田难题一直存在,秸秆如何处置让基层干部和农民犯了难。
东北某农业大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算了一笔账,从秋收后到落雪前的短短1个月时间内,全县仅供应秸秆禁烧看守干部的餐食费用就支出十多万元。但看守到最后还是烧了,花了冤枉钱。
这一消息也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。北京青年报就以《不让烧秸秆,仅看守干部餐食费就10多万元,最后还是烧了……》为题转载了这篇文章。
舆情发酵短短几天,黄润秋部长就去了东北调研秸秆焚烧,或许只是时间上的巧合,但客观上也算是针对这次热点事件给出了一个回应。
2、推动秸秆利用产业化发展,秸秆综合利用商机来了
黄润秋部长表示,要统筹粮食安全与环境保护,加强部门协调配合,开展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可行性分析,结合地域特点探索散碎秸秆离田还田解决路径,加强根茬残余物处置利用研究,切实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,推动秸秆利用产业化发展,从源头减少焚烧风险,有效防范秸秆焚烧引发重污染天气。
黄润秋部长虽然短短几句话,但至少透露出3个意思:
第一,生态环境部对秸秆焚烧问题非常重视。
在众多大气污染源上,过去生态环境部主要一直强调4大结构:能源结构、产业结构、用地结构、交通结构。而秸秆焚烧是一个相对“小众”的污染源,较少提及,往往容易被忽略。
这一次,生态环境部部长亲自去地方调研,并且把调研的第一课题选在秸秆焚烧上,充分显示出对秸秆禁烧的重视。
第二,秸秆焚烧还是要管的。
黄润秋部长所说的“从源头减少焚烧风险,有效防范秸秆焚烧引发重污染天气”透露出,秸秆焚烧这件事情不会放松,该管的还是要管起来的。
第三,要给秸秆综合利用“找出路”。
去年12月,国务院印发《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》,即“第三个大气十条”。其中关于秸秆焚烧的表述是:
(二十)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。
提高秸秆还田标准化、规范化水平。健全秸秆收储运服务体系,提升产业化能力,提高离田效能。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%以上。
各地要结合实际对秸秆禁烧范围等作出具体规定,进行精准划分。重点区域禁止露天焚烧秸秆。综合运用卫星遥感、高清视频监控、无人机等手段,提高秸秆焚烧火点监测精准度。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,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,开展秸秆焚烧重点时段专项巡查。
文件强调的是“禁止露天焚烧”,要划分区域,运用卫星、无人机等手段,发挥网格化作用,综合开展秸秆禁烧。
而本次黄润秋部长的表态,则球速官方网站的是在强调如何为秸秆“找出路”。比如开展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可行性分析,结合地域特点探索散碎秸秆离田还田解决路径,加强根茬残余物处置利用研究……总之就是要切实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,推动秸秆利用产业化发展。
黄润秋部长亲自调研,并且非常细致、具体的剖析秸秆焚烧问题,释放出非常重要的信号——生态环境部对这一问题很重视,而且未来要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力度。
这对于秸秆综合利用企业、秸秆利用产业来讲,是一个利好消息。根据共研产业咨询发布的《中国秸秆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》,2022年,中国秸秆综合利用市场规模已达2065.4亿元,同比上一年增长6.41%。随着政策推动的力度加大,也有望释放出球速官方网站的市场空间。